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,今天是 2023年02月11日 星期六
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 » 他山之石

        安徽:法律“撑腰”难走讨薪路有终点

        来源:法制日报--法制网 责任编辑:马 静 发布时间:2019/2/11 11:30:30
        字号:A A    颜色:
         
        “马上就要过年了,年前这钱能要得回来吗?”今天上午9点,在安徽省庐阳董铺湿地公园管理处门口,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村民周志甫与法律援助律师陈忠友一碰头,就忍不住问道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这次来就是帮你讨薪的,只要能找到挂靠公司,找到欠你钱的人,要钱就有希望。”陈忠友分析形势, 让周志甫心里有了数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走吧。”陈忠友招呼周志甫一起走进管理处大门。
        对于周志甫来说,这条“讨薪路”走的太不容易了。
         
        时间回溯到2014年3月,周志甫受包工头常某雇佣,带着十几个村民做广场绿化项目。但是项目完工后,常某以各种理由拖欠工人工资合计6.7万余元。
         
        之后,周志甫闹过几次,常某支付了3万元,打了张欠条后就“失联”了。今年1月5日,周志甫向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,想走法律途径维权,陈忠友受中心指派介入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要起诉的话需要常某的个人信息,但目前只有常某的姓名和电话,跑了几遍进行户籍查询,发现常某不是合肥人,而是淮南寿县人,这条线就暂时断了。”陈忠友告诉《法制日报》记者,不过,因为常某没有施工资质,当时挂靠的是合肥市徽鸿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,可以去找这家公司讨薪。
         
        由于时间过去太久,徽鸿园林公司已经不在原办公地址。周志甫几经打听,得知徽鸿公司搬到了董铺湿地公园管理处,便一早约了陈忠友赶来。
         
        没想到希望又落了空。董铺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说,该管理处才成立两年时间,在此之前徽鸿公司就不在这里了。
         
        从管理处出来,陈忠友又带着周志甫赶到合肥市建筑领域农民工维权中心,看能否得到帮助,但因为广场绿化不属于建筑领域,维权中心不能受理。他们随后又赶去劳动监察部门,因为超出受理时限两年,也不能予以受理。
         
        一路奔波,转眼就到了中午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我刚才查了下徽鸿公司还是存续状态。你也别急,我再去趟寿县,查到常某的个人信息后将常某和徽鸿公司一起起诉。”陈忠友的建议,让周志甫心里好过了一些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我相信法律能帮我。”周志甫说。
         
        与周志甫一样,肥西县丰乐镇桥中村村民何修永也在法律援助律师帮助下,寻找“失联”的包工头。
         
        2016年,何修永经人介绍,给挂靠在建筑公司下面的张某干活。2017年1月,何修永找张某结算工人工资1.5万余元,却被以各种理由搪塞。经过几次催要,挂靠公司跟张某协商决定各自承担一半的工人工资。何修永同意了,随后,拿到了挂靠公司给的7700元,但张某的那份一直拿不到。后来再打张某电话,就变成了空号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这些钱看着不多,但对我们来说真的是血汗钱。”何修永心疼地说。
         
        不过,何修永多留了个心眼,复印了张某的身份证。昨天下午,受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律师武鹏与何修永一起,按照张某身份证上的住址,驱车前往三十岗乡瞿嘴村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到法院打官司,对当事人来说需要时间、人力成本,如果能找到张某协商拿到钱最好。”在路上,武鹏向记者解释此行目的。
         
        一个小时后,武鹏等人到了瞿嘴村委会。表明来意后,村委会工作人员比较配合,查询到张某家人的联系方式。
         
        后经过做张某家人的工作,武鹏拿到了张某的手机号码,拨了出去。记者注意到,何修永此时心情有些紧张。
         
        电话里,张某起先还“装傻”,称不认识何修永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你2017年就打欠条了,再不给就准备起诉你。”武鹏的一番严辞,让张某装不下去了,在电话里诉起苦来,称自己在淮南打工还别人的钱,日子也不好过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欠别人的钱要还,欠何修永的也要还。都过去两年了,一分钱不给讲不过去。”武鹏对张某进行反复劝说,最终张某答应下周一先转一部分钱给何修永。
         
        对于下周一是否能拿到钱,何修永说心里其实也没底。不过这一趟,他见识到了有律师帮助的优势,就算对方失约,自己也不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。
         
        “讨薪路不好走,但总会能走到头。”挥手分别时,何修永对记者说。(范天娇)
         
        □ 记者手记
         
        两次讨薪都没成功拿到钱,不免会让人有些沮丧。呼吁解决多年的农民工讨薪难,难道是越来越难了?
         
        其实不然。在采访中,两名援助律师都反映说,随着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民工讨薪问题的重视和多部门的齐抓共管,欠薪案件与往年相比大幅减少,真到了走法律维权这一步,基本上都是过去留下的老大难问题。不过,讨薪者的法律意识在增强。他们的理念已悄然发生转变,从过去不轻易“惹官司”,到如今“不还钱就打官司”。相信有法律为他们“撑腰”,讨薪终会不难。